1. 拍別人沒拍過的
在攝影藝術創(chuàng)作中,要拍別人沒拍過的題材,拍別人沒拍過的場景,這就提出了一個很高的要求,即需要不斷地有新的發(fā)現(xiàn)。之所以不要拍同樣題材,原因有如下兩個。
攝影藝術作品不能千篇一律,不能批量生產。對于熱門景點,作為學習訓練去拍攝,是可以的,但作為藝術創(chuàng)作則是不合適的。從眾多影友一窩蜂地在熱門景點扎堆拍攝的情況可看出,許多人還沒有真正地掌握攝影美學。攝影美學有一條重要的原則:不在于你拍什么,而在于你怎么拍;不在于你表現(xiàn)什么,而在于你如何表現(xiàn)。就是在偏僻的鄉(xiāng)村集市也能拍出全國大賽的金獎銀獎來,關鍵在于攝影美學技法的應用。
如果一場影賽有幾千幅的梯田、長城的照片,眾多的角樓、頤和園的影像,那會怎么樣呢?不僅不能產生美感,還會讓評委有味同嚼蠟之感。正像楊恩璞老師所說,藝術品的美感,也來自“陌生感”,畫面雷同則沒有了陌生感,也就沒有了美感,沒有美感的照片也就算不上藝術品了。
例如,攝影作品《暮光之城》(圖 7-4-1-1)是北京攝影家周錦拍攝的國貿地區(qū)的景觀,其從東五環(huán)遠攝,把通惠河等河流都拍攝在內,從云層射出的落日余暉把國貿地區(qū)的現(xiàn)代化特色建筑物的輪廓映襯得分外清楚,畫面深遠、大氣、壯觀!其拍攝角度、用光特點、時間把握都與以往的國貿照片完全不同,給觀眾以全新的視覺享受。
、
例如,攝影作品《傍晚的國貿橋》(圖 7-4-1-3)是北京攝影家李興茂拍攝的,他用長焦鏡頭壓縮了北京國貿橋面的車輛密度,密密麻麻上下兩層的汽車洪流,真實地反映了北京交通擁堵的現(xiàn)象。畫面場景新,與眾不同。
對已經(jīng)有許多人拍過的場景,不能模仿、抄襲,而是要變化角度,拍出新意,保證作品的獨創(chuàng)性、唯一性。請看攝影作品《工地飛將軍》(圖7-4-2-1),其拍攝于某工地?,F(xiàn)在開工的工地很多,拍攝施工場景的攝影作品十分常見,但是還沒有懸空、剪影的作業(yè)場景。施工的工人猶如飛將軍從天而降,畫面黑白分明,簡潔而生動,不但具有獨創(chuàng)性,還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。
如果拍攝的場景不能改動或變化,則可以考慮增加新的元素,保證作品的獨創(chuàng)性。例如,攝影作品《一帶一路放光芒》(圖 7-4-3-1)是北京攝影家凌福平拍攝的奧林匹克廣場上的絲路金橋的模型,這個形象已有很多人拍過,已不具有獨創(chuàng)性和唯一性,但作者拍攝時巧妙地利用了地面水中的倒影,相當于增加了一個新的元素,使作品又出新意。
藝術作品中包含著藝術家的審美個性,所以,有個人風格、有個性的作品會被視為具有獨創(chuàng)性和唯一性的作品,如齊白石畫的蝦、徐悲鴻畫的馬、黃胄畫的驢、吳冠中畫的江南水鄉(xiāng)都是如此。畫家張守義的畫也頗具個性,評論家鹿耀世曾評論說:“張守義的大寫意的黑白畫,不僅大多不畫臉,而且背影居多,開拓了這一表現(xiàn)領域,取得了特殊的藝術效果,其筆墨的凝練、造型的準確、神態(tài)的貼切均達到了較高的境界。” 攝影藝術作品也是如此。
美國攝影家大衛(wèi)·明奇,是繼亞當斯之后另一位享譽世界的風光攝影家。他的作品中沒有人物,只有風光景觀,較多地利用前景,在40 年的攝影生涯中形成了他個人獨有的攝影風格,畫面宏觀、大氣、震撼。
風光攝影,更容易產生雷同的畫面,因為美麗的景點會吸引更多的人常年不斷地拍攝,因此更需要在這類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個性。我國繪畫大師吳冠中先生說:“風格之形成,絕非出于做作,是在長期實踐中忠實于自己感受的自然結果。個人感受、個人愛好往往形成作者最拿手的題材。人們喜愛周信芳追、跑、打、殺的強烈表情,也喜愛凄凄慘慘戚戚的程腔?!?這段話說明了藝術創(chuàng)作領域中個人風格的意義,以及能夠表現(xiàn)出作品獨創(chuàng)性的原因。